logo

植樹百科

灌木

喬木

濱海
木麻黃類
木麻黃類 Casuarina spp.

它全株都是線狀的枝椏,能讓風從空隙間滑過,減少造成樹的壓力,所以就算在強風的海邊環境裡,也依然能長成高大的喬木。此外,木麻黃是少數具有根瘤的非豆科植物,由於根瘤裡的放線菌可以固定空氣中的氮,因此極適宜於貧瘠的土壤。

朴樹
朴樹 Celtis sinensis

樹勢強健,枝幹堅韌,頗耐強風,是良好的防風樹種。為臺灣重要的鄉土樹種,樹冠開展於夏季提供良好遮蔭,冬季落葉前會變黃,具觀賞價值,適合栽植於冬季光度較低的地區。偏向平地與近海地區。

白千層
白千層 Melaleuca leucadendra 

夏到秋季會開出白色或淡黃色的花,形狀好像迷你的刷子,有特別的香味,最大的特徵就是它的樹皮,樹皮厚且柔軟呈海綿狀,老的樹皮會呈片狀堆疊,並因此項特性而得名。具有優良的耐旱、耐鹽、抗風、抗二氧化硫能力,適合作為海岸防風林、公園綠美化樹種,但須注意老年後樹幹空洞化而倒伏,不宜作為行道樹。

黃槿
黃槿 Hibiscus tiliaceus

常綠大喬木株高可達 15 公尺,樹皮灰色,花為黃色,花朵中心呈現暗紅色,能吸引蜜蜂前來傳粉,幾乎整年開花,而於北部,花期會在冬季(東北季風)時做短暫休息。但若要使其完全展現樹冠,間距可提升至10公尺以上。為泛全島分布的海岸植物,有抗鹽、抗旱的特性,可為熱帶海岸地區防風、防沙的優良樹。

鐵色
鐵色 Drypetes littoralis

常綠喬木。樹幹通直少彎曲,高可達7公尺,樹皮呈現灰白色。葉革質,長橢圓形,略作鐮刀狀彎曲,葉基歪形,全緣,表面光滑。花雌雄異株,葉腋生,小型無花瓣,淺黃綠色。果實單生或3~4簇生,卵圓形核果,熟鮮紅色。性喜溫暖,濕潤及陽光充足的環境。耐旱性佳,抗風力強。

瓊崖海棠
瓊崖海棠 Calophyllum inophyllum

樹高5-12公尺,灰褐色樹皮厚實,有縱裂紋。葉片形狀與福木相似,但本種之側脈甚多,細密而平行,與中肋殆成直角,實易區分。適合全日照環境,為濱海樹種,枝葉耐強風吹襲,根系健旺抓地力強,能耐旱耐鹽鹼。

市區、郊區
青楓
青楓 Acer serrulatum

樹高5~20公尺,主幹直立,葉子呈現掌狀5裂。本種為臺灣分布最廣泛的楓樹,葉片變色情況與冬季的低溫有關。

楓香
楓香 Liquidambar formosana

落葉大喬木,成熟葉片多為三裂,幼葉常為五裂。為葉冬季會變黃或紅色的落葉樹,具觀賞價值,但其葉色鮮豔與否與冬季日夜溫差幅度有關。另外本種木材為優良香菇段木,果實可製作文創藝品,可展現植栽多元價值。

光蠟樹
光蠟樹 Fraxinus formosana

常綠喬木,樹皮灰白色,樹幹上留有雲形剝落痕跡。木材色具有油蠟色澤,類似雞油,顏色較白又名為「白雞油」,材質堅軔優良 。臺灣重要的造林樹種,樹高大而幹直,樹冠較稀疏,適合於冬季較陰冷區域(如臺北)的行道樹。樹幹汁液為鍬形蟲與獨角仙成蟲的食物,故可與之連結成生態造景。

烏心石
烏心石 Michelia compressa

常綠大喬木,樹高可達 20~30 公尺,樹皮灰褐色,具有斑紋,略光滑,小枝條上則留有環狀的托葉遺痕。材質極佳,多用作造林,也是傳統的原生景觀樹,花具芳香味,有多元景觀意義。

青剛櫟
青剛櫟 Quercus glauca

常綠喬木,樹高可達20公尺,樹皮灰黑色。葉面光亮、葉背有白毛。本種為少數泛全島分布的殼斗科植物,目前已做為景觀開發利用,因結實量大,推薦為優良的動物生態營造的選擇。

杜英
杜英 Elaeocarpus sylvestris

常綠喬木,高可達 20 公尺以上;樹幹通直、樹冠呈大傘形且濃綠的樹冠上參差點點紅葉。本種為低海拔森林的優勢大喬木,可做為民間用作香菇段木,果實可提供小動物食物兼具生態與文化價值。

苦楝
苦楝 Melia azedarach

落葉喬木,其木材味苦,故稱之苦楝,不畏潮風鹹土,為優良的本土種植物,生長快速,喜高溫,可防風、抗旱,春季開紫色小花。

相思樹
相思樹 Acacia confusa

相思樹為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 10~20 公尺。為臺灣著名的薪炭樹種,曾經全臺廣為栽種,具備文史意義,花期時滿樹燦黃,吸引昆蟲訪花,具觀賞性。

九芎
九芎 Lagerstoemia subcostata 

落葉大喬木,可達 20 公尺,樹皮褐色夾雜著白色的塊斑,十分光亮平滑,好像上過一層蠟。具代表性的鄉土樹種,冬季變色落葉,具多元景觀文化價值。

樟樹
樟樹 Cinnamomum camphora

灰褐色的樹皮有細緻的深縱裂紋。為臺灣普遍的綠地營造樹木,木材可製樟腦,早年有相當重要的經濟產值,今日則可配合此文史特性作為教育素材。

茄冬
茄冬 Bischofia javanica 

茄苳是大型喬木,樹幹粗糙不平。 分佈在全島低海拔地區。樹冠為傘形,極具遮陰效果,為優良的行道樹。在每片葉子的柄端都伸出三片小葉,稱為「三出複葉」,雌雄異株,果實可為鳥食。

羅漢松
羅漢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 

常綠喬木,因果實呈青藍色被有白粉,其下有紅色肉質肥大的果托,形似羅漢佛披袈裟而得名。園藝界廣泛運用的原生裸子植物,常以單株或是成排方式栽植,本種易遭橙帶藍尺蛾幼蟲大量啃食。

台灣櫸
台灣櫸 Zelkova serrata 

又名「雞油」。落葉大喬木,樹皮灰白色或褐灰色,呈不規則的片狀剝落。性喜陽光,土質不拘,但以肥沃適潤為佳,排水需良好,忌長期乾旱。生性強健,生長速,能抗風、耐瘠、抗病蟲害,但對空氣污染抗力弱。

無患子
無患子 Sapindus mukorossii

落葉喬木,樹型優美,秋冬之際,落葉前葉轉鮮黃,極為美觀,常被種植為庭園景觀樹及行道樹,是少見的原生低海拔落葉樹。果皮含有皂素,是自古即用於洗滌的天然肥皂,近年開發為無患子液,用於洗髮、洗手、防治小型害蟲等用途。

烏臼
烏臼 Sapium sebiferum 

馴化種,落葉大喬木,樹皮灰褐色,有不規則的深縱裂紋,老樹的栓皮層有剝落的現象,葉形卵菱形,葉端尾尖,於台灣低海拔平地、道路兩旁、公園綠地、荒廢地或次生林、造林地等處可見其分佈。果蠟可製蠟燭,種子油可製燈油或清漆。

竹柏
竹柏 Nageia nagi 

是臺灣很常見的一種觀賞植物,全島中低海拔的闊葉樹林中都有機會見到。深褐色樹皮平滑,老皮雲片狀剝落,露出紫紅色新皮。葉面有光澤,搓揉有芳香。全日照或半日照溫暖環境,高濕度有助於生長。適合微酸性或中性肥沃土壤種植。

大頭茶
大頭茶 Gordonia axillaris

臺灣原產,分布中、低海拔地區。常見於荒地、迎風坡的抗性強的觀賞樹木。為陽性樹,生態上屬於較先驅性的林木,種子有翅容易的傳播到空曠荒地。葉革質能耐風及耐旱,在東北季風盛行的迎風陡坡能適應良好。開白色的花朵,為良好的蜜源植物。

鐵東青
鐵東青 Ilex rotunda 

常綠喬木,成熟樹皮灰褐色,嫩枝褐色至深褐色像鐵的顏色,因此有「鐵」之稱。葉面光滑,葉緣波浪狀,大約於3~4月換葉,老葉黃化脫落,同時於新枝長出新葉。對都市環境的高溫乾燥環境,且耐空氣污染,加上株形緊密,很適合作為市區公園與行道樹使用。

流蘇
流蘇 Chionanthus retusus var. serrulatus

屬落葉性中喬木,花瓣撕裂細長,猶如古時仕女服飾之流蘇。嫩葉可當茶的代用品,又稱為「茶葉樹」。花通常純白色,遠看如枝梢積雪,故名「雪之花」,但也有淡黃、或極淡的粉紅色。抗空氣污染能力強,樹形茂密,翠綠,是很好的庭園觀賞植物。

大葉山欖
大葉山欖 Palaquium formosanum

常綠大喬木,樹形高大優美、落葉少、蟲害少、耐鹽抗風等特性,常栽種做為防風林、公園、校園,綠美化用樹或是都市的行道樹。葉片多簇生於枝條頂端(末端),且往往具有「葉痕」;除了具備這二個特徵外,在小枝條或新生枝條上,還被有褐色的細毛。

森氏紅淡比
森氏紅淡比 Cleyera japonica var. morii

常綠喬木,高可達 5 公尺,樹枝及小枝多光滑無毛,直立或斜上昇。葉色深綠,新葉橘紅色。生長強健少病蟲害,是優良的行道樹與綠籬樹種。具有耐陰性,適合作為建築物旁、中庭、天井、樹蔭等日照不足的地點綠化使用。

魚木
魚木 Crateva adansonii subsp. formosensis

半落葉性喬木,高可達 10 公尺以上,樹皮平滑;小枝有白色皮孔。三出複葉。樹皮和果實有毒。是端紅粉蝶、黑點粉蝶、紋白蝶、淡黃蝶等的食草。

山區
山櫻花
山櫻花 Prunus campanulata

落葉喬木,高可達 20公尺,樹皮茶褐色,有光澤,若時常呈片狀剝落。開緋紅色花朵。為目前已大量應用的原生種櫻花。花期為所有觀賞櫻花中最早,混植可營造較長的觀花期。花及果實可誘鳥,果亦可釀酒,用途多元。

臺灣肖楠
臺灣肖楠 Calocedrus macrolepis

為臺灣針葉五木之一,常綠大喬木,樹形長錐狀;小枝扁平且節間長。葉為扁平狀。因其木材呈黃褐色,邊材淡黃褐色,俗稱為「黃肉仔」,為少見低海拔木材優良的針葉樹。過去主要作為造林樹種,因樹幹亦分枝可以修剪方式維護樹形。